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中消協(xié)發(fā)布“雙11”消費輿情報告,點名波司登、資生堂等
2022-11-25 22:28:47   來源:中新經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新經緯11月25日電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25日發(fā)布《2022“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老人豐巢取快遞被收走55元會員年卡費、波司登旗艦店疑“雙11”先提價再打折、當當網買到盜版書等遭點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報告指出,監(jiān)測數(shù)據顯示,以往電商大促“套路漸欲迷人眼”“規(guī)則難倒尾款人”的亂象有所改善,輿情對今年“雙11”電商平臺簡化促銷規(guī)則、提升消費體驗的營銷向善實踐總體評價趨于正向,但“購物節(jié)”消費體驗短板依然存在。

報告顯示,今年“雙11”活動期間,消費者高頻吐槽主要集中在快遞服務問題、促銷價格爭議、商品質量短板、直播銷售亂象、團購安全隱憂五個方面。

關于快遞服務問題,報告稱,監(jiān)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快遞服務問題”負面信息136.38萬條,占吐槽類信息總量的24.87%,日均5.46萬條。信息量分布呈現(xiàn)前低后高態(tài)勢,11月1日后輿情信息量明顯走高,11月12日達到峰值,為8.18萬條。

快遞服務問題吐槽焦點主要指向今年“雙11”快遞到貨“一快一慢”:一邊是帶有喜感的“付了尾款一覺醒來快遞已到家”,另一邊則也有消費者吐槽“網購手機被告知要等30天”。其中,“老人用豐巢柜取快遞,被收費55元”輿情討論較多。

關于促銷價格爭議,報告稱,監(jiān)測期內,共收集有關“促銷價格爭議”負面信息76.83萬條,占吐槽類信息總量的14.01 %,日均3.07萬條,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吐槽主要集中在促銷期后半段,其中11月11日輿情信息量最高,為8.47萬條,達到峰值。吐槽內容主要指向先提價后打折、預售價格高等問題。

報告舉了兩個例子,一是波司登旗艦店疑“雙11”先提價再打折,二是淘寶平臺蘋果14 256G手機促銷前后價不同,消費者要求退差價。

關于商品質量短板,報告稱,監(jiān)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商品質量”類負面信息75.14萬條,占吐槽類信息總量的13.70%,日均信息量3.01萬條。輿情信息量從11月1日起開始漸多,11月11日達到峰值,為5.19萬條。

報告期內出現(xiàn)兩個典型事例,一是消費者在當當網購買圖書內頁一半是印刷一半是手抄;二是網購抽紙102抽實際僅70抽。兩個事例都指向商品質量有短板,管理責任有缺失。

關于直播銷售亂象,報告稱,監(jiān)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銷售”負面信息50.93萬條,占吐槽類信息總量的9.29%,日均信息量2.04萬條。輿情信息量從11月1日起開始上升,11月8日達到峰值,為4.62萬條。從收集到的直播類熱點輿情信息看,假冒偽劣、貨不對版、優(yōu)惠差異等仍是主要問題。

報告也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女主播“雙11”當天直播售假時被抓獲,二是資生堂直播間異常訂單引爭議。

關于團購安全隱憂,報告稱,監(jiān)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團購”類負面信息26.36萬條,占吐槽類信息總量的4.81%,日均信息量1.05萬條。輿情信息呈波動走勢,11月12日出現(xiàn)峰值,達2.99萬條。其中,反映團購訂單不發(fā)貨、不退款的熱點信息值得關注。

報告指出,綜合分析監(jiān)測期內網絡輿情集中“吐槽”的上述問題和事例,可以發(fā)現(xiàn)今年“雙11”期間消費熱度輿情槽點雖然相對分散,但出現(xiàn)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商家誠信意識淡漠;二是平臺在消費體驗中的“滿意度”與“獲得感”兩個指標上或精耕細作不足、或干預管控不夠,進而導致“負評”和失分。具體來說,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從改善消費滿意度層面考量,電商物流服務在權衡時度效與守法合規(guī)方面還有提升空間。消化促銷期間快遞峰值規(guī)模,提升物流保障快速到達能力,是考量“雙11”促銷期間平臺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從今年“雙11”輿情表現(xiàn)來看,無論是平臺主動將服務“優(yōu)化升級”到“秒送”反而被消費者吐槽“來不及猶豫和后悔”,還是“網購手機被告知要等30天”,“老人用豐巢柜取快遞,被收取55元會員費”,都說明快遞企業(yè)既沒有從消費者滿意角度出發(fā)把握好“時度效”,也沒有在降低運營成本與服務守法合規(guī)方面認真權衡。消費者對快遞服務多個維度的吐槽,說明平臺與快遞企業(yè)在打造有品質的物流服務、提升消費滿意度方面,還有更多需要精耕細作的空間。

(二)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價格銷售體系日益透明,經營者在渠道與價格管理方面的統(tǒng)籌策劃和誠信意識還有待完善。從今年“雙11”表現(xiàn)來看,流量紅利趨緩背景下,價格銷售體系正日益透明,而在以“優(yōu)惠”吸引消費意愿釋放的促銷場景中,各方對價格的反映分外敏感。輿情爭議提醒商家在嘗試直播銷售等新渠道、新手法時,還應從維護自身品牌形象與消費者權益角度出發(fā),謀劃決策更審慎、落實舉措更周延。

(三)在“雙11”轉型升級、商品與交易邏輯再梳理的漸進過程中,平臺與商家的規(guī)則邊界意識還有待強化。從今年“雙11”的“全網”交易場景來看,平臺為提升消費體驗不遺余力地升級“保險”權益、降低享利門檻的高調表態(tài),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費者對預售促銷活動的信心,但直播翻車、社交小程序團購“收錢不發(fā)貨”等經營不誠信、管理不到位問題,卻成為“雙11”樂章中刺耳的不和諧音符,相關主體品質保障、誠實營商的底線邊界意識缺失,讓消費者無法買得踏實、安心。

報告表示,今年“雙11”,輿情表達牽涉主體眾多、槽點覆蓋分散、意見指向統(tǒng)一的特點,充分提醒正勉力“回歸本質、重啟市場”的電商與平臺,須從致力生態(tài)改善、優(yōu)化行業(yè)格局的層面考量,主動檢索問題、及時回應關切。

報告建議輿情相關各方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呼吁商家和平臺企業(yè)加強“自律”,切實把為消費者服務作為其商業(yè)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強化誠信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主動補齊在落實主體責任和對平臺內經營者約束管控方面的短板,不斷提升網購消費者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二是呼吁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平臺治理的“他律”手段,通過更加現(xiàn)代化的強監(jiān)管嚴執(zhí)法,更加全面細致的制度完善,不斷推動促銷規(guī)則的事前干預與事中審查,不斷提升消費者救濟方式的便捷性、低成本和補償力度。

三是呼吁消費者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明晰權益邊界,避免盲目沖動,做到科學消費、理性維權,更加成熟自信負責地參與網絡促銷,同時樹立和踐行綠色消費理念,以更具社會責任感的消費行為擁抱消費升級。(中新經緯APP)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