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颶風搖身一變成臺風,進口臺風“多拉”成了“插班生”
2023-08-12 16:13:55   來源:大洋網(wǎng)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wǎng)易微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臺風還有“進口”的?今天上午,颶風“多拉”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從中太平洋來到西北太平洋,正式獲得編號,成為2308號臺風“多拉”。這是2018年以來西北太平洋首個“進口臺風”。

颶風和臺風有什么不同?在北半球,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到格林尼治子午線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氣旋稱之為颶風,而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稱之為臺風。

颶風和臺風在命名上也有區(qū)別。世界氣象組織的颶風命名表包括6組較常見西方人名。每組有21個人名,按照首字母從A至W順序依次排列。名單中沒有以Q、U、X、Y 和Z開頭的人名,因為很少有人名以這幾個字母開頭。這些名稱每6年循環(huán)使用一次。如果以某個人名命名的颶風造成的破壞特別嚴重,這個人名會從颶風名單中刪除,代之以另一人名。

目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命名表則從2000年1月1日開始執(zhí)行,由世界氣象組織下屬臺風委員會負責,世界氣象組織在亞太區(qū)域的14個成員各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組成臺風命名表,分組排序,然后依序逐一使用。一般來說,當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被確定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后,即根據(jù)命名表給予名稱,并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shù)字的編號,其中前兩位為年份,后兩位為在該年生成的順序。比如,今年登陸廣東的臺風“泰利”,編號就是“2304”。同樣地,如果某個臺風給臺風委員會成員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該成員可申請將該臺風使用的名字從命名表中刪去。

“多拉”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后,進入了西北太平洋臺風編號序列,但名字沿用“多拉”。據(jù)知名科學科普博主“中國氣象愛好者”介紹,“多拉”最早可以追溯到7月21日從西非近海誕生的一個小小擾動。這個擾動幾經(jīng)波折、跨越中美洲地峽,進入東北太平洋后在7月28日獲得命名。如果從大西洋算起,20多天時間“多拉”行程已經(jīng)超過1.6萬公里,跨越兩大洋、經(jīng)過3個機構(gòu)管區(qū)、換了5個名字(95L-96E-05E-颶風多拉-臺風多拉),成為2018年以來西北太平洋首個“進口臺風”,可謂“漂洋過海來看你”。

廣州市氣象部門表示,“臺風插班生”雖然不是每年都有,但也不算少見。上一個“插班生”是2018年的颶風“赫克托”(Hector),而2000-2022年期間,總共出現(xiàn)9個。巧合的是,1999年同樣有一個名為“多拉”的颶風也跨洋成為了臺風“多拉”。氣象部門表示,未來“多拉”在海上自行消亡,對我國無影響。有網(wǎng)友戲稱,“多拉”是一個“妥妥的觀賞性臺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葉卡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