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創(chuàng)業(yè) >
媒體人眼中的與AI“共舞”
2024-10-17 18:05:3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在第六屆世界媒體峰會期間,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語言模型的應用成為諸多媒體人熱議的話題。媒體行業(yè)正迎來一個人機協(xié)作新階段,在新聞信息采集、生產和分發(fā)的全鏈條中,人工智能(AI)參與度越來越高。在這股智能化浪潮中,媒體人也迎來了技術素養(yǎng)和知識結構“升級換代”的新課題。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課題組在峰會期間發(fā)布《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報告。報告對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新聞媒體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目前已有10.2%的媒體機構全面擁抱AI,在機構層面設立了相應機制,將AI引入生產流程;41%的媒體機構正在積極探索AI技術應用,鼓勵和支持部分新聞業(yè)務板塊試用AI技術。

毫無疑問,新聞編輯室正變得越來越有“技術含量”。當數(shù)據(jù)新聞學興起時,學數(shù)據(jù)處理、Python編程成為熱門;而在大模型應用正酣的當下,掌握與AI模型溝通的新語言——“提示工程”又成為媒體人的“必修課”。

“提示工程”是指通過設計和構建有效的提示信息,引導AI模型生成更準確、有用的回答或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調教”大模型并非易事,記者們往往需要像精心設計采訪問題一樣設計提示問題,才能讓大模型回答更“切題”,提升其查找新聞背景信息、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等功能的準確性。挪威最大的媒體機構Amedia已開始花費大量時間培訓員工掌握“提示工程”,學習如何有效向大模型提問,并制定工作守則和培訓課程。

記者、編輯們正積極嘗試利用AI這一新合作伙伴提升采編效率。新華社智庫報告顯示,在機構層面應用生成式AI的受訪媒體已探索或有意探索的應用場景前三位是:第一,輔助編輯,如事實核查、語音轉文字、翻譯等;第二,創(chuàng)作內容,如生成摘要、制作圖表海報、數(shù)字主播配音等;第三,策劃選題或草擬提綱。

路透社亞太副總裁顏靈思在媒體峰會期間表示,路透社對生成式AI在三個關鍵領域的潛力感到特別興奮:減少編輯部的機械工作,用機器增強記者的工作能力,以及通過構建和運用新的AI工具來改變業(yè)務未來。

顏靈思說,路透社已將AI生成的標題助手和要點摘要工具集成到其網絡發(fā)布平臺中。“我們發(fā)現(xiàn)AI工具非常擅長總結故事和生成標題,這是一種非常節(jié)省時間的工具。”

環(huán)顧全球媒體,AI的應用確實帶來新聞生產“效”、“質”與“量”的提升。新華社“元卯”元宇宙系統(tǒng)由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驅動,包含數(shù)字人、元魔方等多套生產輔助工具;英國廣播公司研發(fā)的新聞聚合和內容抽取系統(tǒng)“榨汁機”,利用AI自動抓取全球免費新聞網站內容并分類,為記者提供新聞素材和選題參考;《紐約時報》開發(fā)數(shù)據(jù)分析機器人“Blossomblot”,分析社交平臺文章,預測適宜在平臺上傳播的信息,幫助打造“爆款”內容;由秘魯安第斯通訊社和秘魯國立圣馬爾科斯大學文學系媒體實驗室聯(lián)合開發(fā)的AI數(shù)字人Illariy,使用了當?shù)赝林Z言進行新聞播報……

那么,面對AI給新聞業(yè)帶來的“轉型升級”,當越來越多AI主持人、AI播報員等出現(xiàn),媒體同行是否擔心被AI搶了“飯碗”?

在南非獨立傳媒集團董事長伊克巴爾·瑟弗看來,AI與媒體內容之間的關系好比建筑師與建筑物,AI這名“建筑師”只能搭建出“建筑物”的外部框架,而“建筑物”的內部細節(jié)則不能只靠AI完成,需要記者去挖掘故事的細節(jié)、深度和人性。

《印度教徒報》總編輯蘇雷什·楠巴斯持同樣觀點。在他看來,生成式AI無法取代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而是通過提供新工具、擴大訪問范圍和解鎖新的內容形式來增強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俄羅斯報》社長帕維爾·涅戈伊察表示,與人相比,AI少了一些“個性”,“很難教會AI擁有每個記者的個人特點,尤其是才華橫溢、個性鮮明記者的個人特點”。

目前,AI尚無法具備記者所有的深刻的社會人文關懷、專業(yè)的深度報道能力和復雜的情感理解。AI應“取代”瑣碎重復性的工作,從而讓記者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更富創(chuàng)造性和調研深度的報道。比如很多體育賽事播報、金融市場動態(tài)已由AI寫稿機器人編發(fā)。

事實上,AI與新聞業(yè)務流程的深度融合正在創(chuàng)造新的崗位,如“AI新聞產品負責人”“提示工程師”“事實核查員”“AI音視頻編輯”“AI模型檢測調優(yōu)工程師”“前瞻技術研究員”等。

AI對媒介生態(tài)的影響正不斷發(fā)展,對于記者編輯來說,與其擔心被AI替換掉,不如及早“下場共舞”,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創(chuàng)造新聞報道形態(tài)的更多新可能。

( 彭茜 彭嵩涵)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6日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